查看原文
其他

【佳作欣赏】山西传统民居分类

2018034 学术无界 2019-06-30

山西传统民居分类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部,雄踞于黄河中游左岸的黄土高原之上。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丘陵、盆地布满其间,山地、高原回互相连。 大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长治盆地)将山西斜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东南部是以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为主体的山地高原区;中部是一连串S形断陷大盆地;西部是吕梁山、云中山、芦芽山等山脉相连的黄土高原区。

山西系高原地带,处中国大陆偏东部中纬度的大陆,故而气候类型上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特点。由于境内山峦起伏、北高南低且南北狭长,故气候变化显著,南北差异大。

自然条件、生存方式、文化传统的不同,使山西省各区域民众产生了不同的性格和民风民情。晋南自然环境较优,宜于农耕,故“耕读传家”、“登科中举”之风盛行。晋中以其浓厚的经商风气著称于世,善于理财,勇于外出致富。晋北自然条件较差,生活环境艰苦,历史上与北方少数游牧民族接触密切,故民间习武尚勇,英雄豪杰辈出。


1

晋北民居晋北居民以砖木结构及御寒性强的厚层土坯屋为主,多平顶,正面多木柱式,满面开窗,采光较好。晋北民居常为一座一座的房屋毗邻排列,呈非常“一”字形布置,别有特色,故有排排房之称。如普通农家的平房即土墙平房和砖墙平房。这类房屋屋顶是平的,顶上可以晒粮食、存放谷物。还有一种是有瓦脊的瓦房,但不是二层楼,所以也可称之为平房。瓦房中,又分为一出水和两出水两种。一出水的瓦房是一面瓦,瓦脊的另一面切成平平的墙根。无论一出水还是两出水瓦房,过去多是富裕人家修建的。这种砖瓦房、平顶房,在该地区一般都喜欢一明两暗。明为堂屋,两暗为住室,一连三间。

平顶房
排排房

2

晋西北民居。晋西北民居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其一是靠崖窑(也称山窑洞),即在垂直崖面上开掘横向穴洞的一种民居形式。窑洞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占良田等优点,正是“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院落地下藏,空间土中生”。虽然在采光通风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晋西北少雨的黄土高原地区,仍为人们习用的形式。靠崖窑院主要有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敞式无围墙,其空间主要是窑和窑之间的组合,有单孔、双孔并联和三孔并联之分。封闭式有单独围墙作矩形封闭、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等多种形式。其二是两层重檐木楼。芦芽山、管涔山一带盛产杉、松树,为这一带人民建造木构架住宅提供了物质前提。该住宅首层层高较低,但二层相对较高,因为当地雨水较少,屋顶做得平缓。主房坐北朝南,前部多设上下前廊。

靠崖窑

管涔山吊脚房

窑院


3

晋中民居。晋中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进。多由大门倒座、过厅、垂花门、正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过厅、倒座山墙平齐,形成窄长的院落。较大的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成。院子入口结合在倒座中,多在中间辟门,显示出官署建筑的特点。也有将门设于东南角的。较小规模的院落多用“三三制”,即正房、厢房、倒座都是三间组成的四合院。晋中地区由于明清时期商业繁盛、经济发达,与外界交流、联系紧密,故而建造技术的水平也最高,极具代表性。如被称为“北方民居的璀璨的明珠”的祁县乔家大院。它兼容了官僚府第的气派和富商巨贾的奢华。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它远远突破了明清两代严格限定的“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禁用斗拱、彩色”的规定,把封建政权赋予其在建筑上的等级特权和商人腰缠万贯的经济实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五座宅院布局分两种类型,北部为三进五连环套院,即在院落南部设大门,入门为一东西狭长的庭院,庭院北侧设正院和偏院两门。正院为二进四合院布局,二层倒座施垂花门罩,一进院正北设过厅,两侧为三间厢房。二进院为一南北狭长的庭院,正房为五开间二层明楼,东西厢房各五间。正院东为偏院,辟旁门与正院相通,二进院落,布局类似正院,建筑均为平房。南部为二进双通四合院,同样有正偏院之分,步入门廊为一长方形庭院,院西北辟二门入正院。一进院落,正南为主室,饰门罩,相对为北房,两侧厢房五间。庭院正南辟门通偏院,三合院布局,均为平房。

乔家大院遥感影像图

乔家大院鸟瞰图

4

晋东南民居。晋东南包括长治、晋城,住房变化较多,各种民居形式几乎都有,如瓦房、砖房、平顶房、窑洞房,最有特点的是当地人的二层楼房。晋东南的二层楼,一层一般是居室,二层一般不住人,只是放些粮食、家具,杂物之类的东西。院落采用独院或几进四合院。院多方正宽大。入口设置多应巷道走向,没有固定规式,但都应在院落的下方。入口处一层设门,二层设门楼。门楼有的高起,有的与临房齐平,但都与临房贯通。独院式院内四面的建筑常采用三间二层,小青瓦硬山屋面。二层设有木挑通廊,四面可相互贯通。多进院落建筑形式与独院式的大同小异。院由垂花门或过厅分割。


晋东南楼院


5

晋南民居。晋南民居亦多四合院,为土木、砖木结构的大瓦房,少数地方盖有二层楼。丘陵地带则以窑洞为典型,如平陆、芮城的地窨院,亦称天井窑。即从平地直挖成长方形的大坑,深 然后在坑壁四周掏挖窑洞,院角某处打隧道通向崖顶作为出口,安院门内挖出地沟,以为渗井排水;窑顶则为平坦场地,为秋收打粮之处。这种民居是前人因地制宜的创造,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精巧的设计。


天井窑

资料来源:朱向东,王思萌.山西民居分类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179-180.

责任编辑:张茜茜 梁龙武

推文审核:张天舒 孙嘉欣  | 素材审核:胡森林

总  审  核:学术无界顾问团 

下期预告:【佳作欣赏】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结构异质性及其邻近性机理

往期回顾:

学术无界|一个致力于学术分享的平台

学术无界|平台与团队介绍

学术无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等你们的加入

小白学计量【学术讲座回顾】“学术互助讲堂”第8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敏感性评价技术方法研究 及相关生态模型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